(通讯员 肖涛)2019年4月11日下午19点,在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5楼会议室,《美术》杂志副主编盛葳先生进行了“创新史:科技、媒介与艺术范式转型的互动”的主题讲座。本次活动由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举办,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郑达老师主持。讲座通过对从印象派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新进行梳理,以解释新艺术范式建立的原因,并重新论述了艺术与科技的当代关系。
![](/virtual_attach_file.vsb?afc=1LmVmfn7Q7LzQfUN8-aMmN4olLYLzUT4LN-snzV7nNC8M7L0gihFp2hmCIa0MYhfMSyZUYyPL8CaoRLsnR9PnRlDUmn2Lmf7MNU8UllaM7WFLzNinzGiLzfFLzM2nlUJqjfjo4OeoDVY6khXptQ0g47YLz-0L47bokbw62t8c&tid=1212&nid=3198&e=.jpg)
盛葳先生首先对“范式”一词进行了释义,并指出:艺术范式的转换,指的是艺术本质性的变化,即创新,这种创新与技术有关。艺术范式的转变有三个动力,一为“艺术内部的动力”,以李格尔、沃尔夫林为代表的传统学者强调的是艺术内部的自律性;二为“艺术外部的动力”,以丹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艺术的发展取决于外部的动力;但随着艺术的现代化,这些定义都受到了挑战。于是出现了第三个动力“媒介”,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“媒介是人的延伸”,媒介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。
![](/virtual_attach_file.vsb?afc=1U8-mPUzLPMRWkMN7UbLln7oRU8L4rT7LmMVUzTRU4vaLzN0gihFp2hmCIa0MShVLSyDMkyDUmNDUzrkoRGiL4AVMlL8Lz9ZUNlDMmVkMNQFU4NYMRMkL8nFLz6fnlCJqjfjo4OeoDVY6khXptQ0g47YLz-0L47bokbw62t8c&tid=1212&nid=3198&e=.jpg)
随后,盛葳先生通过分析印象派出现的时代背景,指出印象派的出现源于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,这种变化使得艺术出现了几个转变:艺术色彩变得系统化和标准化、艺术从私人作坊走向现代工业、艺术从赞助制度走向画廊制度、艺术从贵族沙龙走向公共领域。科学带动社会发展的同时,资本主义也随着发展,资本主义对艺术的需要与支持,使艺术进入了新语境。
![](/virtual_attach_file.vsb?afc=1oRGm4MzA7UmU8UNzCDM47iozNZUmfTRnzvioRrfM8-YMm90gihFp2hmCIa0MYy8oSyaLSh2oRG4Uzv8nmGYUmGaUz9DozUbnRTRU4-iUNQFM7WVU47YMNQFLzTfLRLJqjfjo4OeoDVY6khXptQ0g47YLz-0L47bokbw62t8c&tid=1212&nid=3198&e=.jpg)
艺术的转变是技术、社会与艺术的互动,是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。随后说道作为一种前卫艺术构想,“电视艺术”是反艺术的,这使得它一开始就带有乌托邦色彩,也决定它与大众媒体网络的根本冲突和失败。
在介绍完了当代的人工智能艺术后,盛葳先生抛出了“AI艺术家会取代人类艺术家吗?”这一问题,并作出分析,他认为:艺术毕竟并不仅仅是某种技术问题,对于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,今天的AI根本束手无措。在不同时代,艺术有着完全不同的哲学内涵、物质形态和视觉样式,不同时代艺术之间的转换有时让人匪夷所思。艺术之所谓是“艺术”,完全是基于“人文主义”的人为结果;从技术影响艺术的结果来看,视觉机器会辅助艺术家,而一旦视觉机器可以创造出来以假乱真的艺术,人类的解决方案却不是试图比机器做得更好,而是改变游戏规则本身。故而他认为艺术家不会被AI所取代,但AI依然会影响艺术发展的方式,因而我们要对AI有信心。
![](/virtual_attach_file.vsb?afc=1oRvmiMlL4LmNYnNz9iM7-Zn7UiMzTTRLR7YLRlZMRCioz90gihFp2hmCIa0LShkU1y8LkhfnzfkLRf7U4CbLzCZnRCPL4lbU49ioRTkLzfFo7rRUmNiMRVFLzrfnNCJqjfjo4OeoDVY6khXptQ0g47YLz-0L47bokbw62t8c&tid=1212&nid=3198&e=.jpg)